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总公司地址: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高新延光路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科研楼二层
联系电话:0379-61299492
邮箱:sunyiranzz@sina.com

郑州分公司:中国(河南)郑州市高新区中原广告产业园
联系电话:18538065518
邮箱:sunyiranzz@sina.com

建设智慧城市,需紧跟“三大趋势”

01
智慧城市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建设智慧城市”。

由此,我们工作、居住的高楼变成了一部大号“手机”;消防、安防、电梯、水务、门禁等都成为了手机中随时查看的APP,可以实现中台协同管理;疫情期间去不了学校也没关系,智慧教育云平台把教室搬到了网上;看病不再是难题,坐在家里就能接受线上诊疗,药品还能直接邮寄到家......智慧城市正在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之中。


02
发展历程

事实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发展了数十年。从2012年启动较大规模试点,到2014年将智慧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确认为国家工程再到国家布“新基建”的号召、“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等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智慧城市发展方向,各地政府不约而同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写入2021年首要发展任务,一幅全新的智慧中国图景正在全面铺开。专家们普遍认为,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呈三大发展趋势。

03
三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发展重心从项目管理转向长效运营

以往的智慧城市建设往往由政府主导、规划和设计,“重建设、轻运营”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很多智慧城市项目虽建立起来,但是无法实现长效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都存在“碎片化”建设的问题,之前我们更多聚焦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未来要更多地凸显长效运营,实现建设运营一体化。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如果一味的依靠政府没有良好的造血系统是行不通的。

“我们应该打破原来的旧理念,更多转向聚力各领域优秀企业,聚集产业发展的力量带动中小城市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从基础设施、运营、数据三位一体的角度出发强化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认为,随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智慧城市长期运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不断凸显出来。

趋势二:大数据能力构成核心竞争力

在各地区的发展纲要中,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智慧城市系统中枢被反复提及。数据成为了业务横向融合形成跨部门、跨区域统筹协调管理能力的关键。但在传统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尽管部门、企业、社会都产生并积累了大量信息和数据,但各类数据之间并未进行有效融合,数据汇集共享、关联分析和高效利用水平不高,难以满足智慧城市高效协同运转需要和城市运行“全貌”展示需求。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认识到,只有数据有生命力,发展才有驱动力。

“新型智慧城市或者数字城市的建设一定是数据大融合、业务大协同、系统总集成决策总指挥、运营总综述、服务总平台。"徐长军谈道。吴琦指出:“智慧城市的核心市场要素是数据,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更加要注重挖掘和激活数据潜能,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更合理、更科学的支撑。

趋势三:出发点重新回归至“以人为本”

城市的发展最终是为“人”服务,根本上是促进人在城市中更好地生活和发展。十九大报告再一次强调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要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市民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参与行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也从过去的“信息技术”回归到了“人”这一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在采访中指出从技术上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会非常困难,如果从人的角度出发,围绕城市中不同主体工作、生活中的痛点构想,将需求细化、拆解、整合,再用技术来解决问题,效果会好很多。
潍坊市大数据局局长于冬菊表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最重要一点就是以人为本,让这个城市,让老百姓具有更强的体验感能感觉到这个城市是有温度的。”吴志刚也提出,只有采取用户至上方式,提升城市参与度,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
04
市场前景

有机构预测,到2023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而《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8-2019》显示,我国大量城市已经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准备期向起步期和成长期过渡,处于起步期和成长期城市从两年前占比57.7%增长到80%,而处于准备期的城市占比则从42.3%下降到11.6%。可见,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然进入全面推进的“深水区”,全新的篇章即将开启。